品牌 | 其他品牌 | 应用领域 | 石油,能源,钢铁/金属,汽车及零部件 |
---|
ZG20Cr13高强度不锈钢铸件GB/T6967标准铸造技术解析
ZG20Cr13高强度不锈钢铸件材料特性与标准定位
ZG20Cr13属于马氏体不锈钢,其化学成分(以质量分数计)为:C(0.16%-0.24%)、Cr(11.5%-13.5%)、Si(≤1.00%)、Mn(≤1.00%),辅以微量的硫、磷控制(均≤0.035%)。该材料通过热处理(如淬火+回火)后,可获得屈服强度≥400MPa、抗拉强度≥600MPa的优异力学性能,硬度范围达170-235HBS,适用于制造承受高应力、耐磨损且需一定耐蚀性的工程结构件。
GB/T6967标准聚焦于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的生产规范,明确以力学性能为核心验收指标,适用于壁厚≤200mm的铸件。标准中对ZG20Cr13的力学性能和铸造工艺提出严格分级要求,例如冲击吸收功需满足特定J值,确保材料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。
ZG20Cr13高强度不锈钢铸件GB/T6967标准铸造件
二、ZG20Cr13高强度不锈钢铸件铸造工艺关键控制点
1. 模具设计与预处理
-
分型面优化:针对复杂结构件(如叶轮、阀体),需设计多向分型面以避免铸件开裂,同时设置冷铁或冒口以控制凝固顺序。
-
预热措施:模具预热至200-300℃,减少铸件与模具温差,防止热裂缺陷。
2. 熔炼与浇注控制
-
成分调控:采用电弧炉+精炼工艺,确保Cr含量稳定在12%-14%,C含量控制在0.16%-0.24%,避免δ铁素体过量影响韧性。
-
浇注参数:浇注温度控制在1550-1600℃,采用热壳工艺(型壳≥700℃),配合真空负压造型技术,提高铸件致密度。
3. 凝固与冷却控制
-
阶梯冷却:对壁厚差异大的铸件(如轴承座),采用分段控温冷却,厚大部位覆盖保温材料,减少热应力。
-
清砂时机:浇注后6小时再进行脱壳,避免过早激冷导致内应力集中。
-
三、热处理与性能调控
1. 热处理工艺设计
-
退火:850-900℃保温2-4小时,炉冷至500℃以下,消除铸造内应力。
-
淬火+回火:1000-1050℃油淬后,于650-700℃回火,获得回火马氏体+残余奥氏体组织,平衡强度与韧性。
2. 性能验证方法
-
无损检测:执行GB/T6402-2008标准,采用超声波探伤(UT)检测内部缺陷,磁粉检测(MT)验证表面裂纹。
-
金相分析:按GB/T13298制备试样,确保马氏体级别≤3级,避免粗大晶粒降低耐蚀性。
-
四、典型应用与案例
1. 能源装备领域
-
水轮机叶片:利用ZG20Cr13的抗泥沙磨损特性,某水电站采用该材料铸造的转轮叶片,在含沙量8kg/m³的江水中运行5年未出现明显蚀损。
2. 汽车工业
-
发动机排气歧管:经热处理后硬度达HRC48,在800℃高温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未发生变形,满足国六排放标准。
3. 化工设备
-
耐腐蚀泵体:在输送浓度30%硫酸的工况下,ZG20Cr13铸件年腐蚀速率<0.05mm,远低于普通碳钢。
-
五、质量控制体系
-
化学分析:按GB/T223采用ICP-OES法检测Cr、C等关键元素,确保成分波动在标准允许范围内。
-
机械性能抽样:每批次抽取3件试块,进行轴向拉伸、冲击、硬度全项检测,数据需满足GB/T6967表2规定。
-
尺寸精度保障:利用三坐标测量仪(CMM)检测关键尺寸,公差遵循GB/T6414-1999的CT12-CT14级要求。
- ZG20Cr13高强度不锈钢铸件在GB/T6967标准框架下,通过精准的化学成分控制、优化的铸造及热处理工艺,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平衡。其在能源、化工、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六、材料特性: